相关考题

判断题 小腹急痛暴饮暴食引发的小腹疼痛,请立即用棉棒按压孩子耳朵上的小肠、大肠、神门、交感这四个点,每个点七到八分钟。如果疼痛还是没有缓解的话,最好及时送医院。

判断题 急性细菌性痢疾:取患儿双侧耳穴——小肠、大肠、上颌、下颌、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枕,每个点压三分钟,一周内即可退热与止泻。

判断题 口臭: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揉板门15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清、补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判断题 调理胃气,选取小儿手上的太渊、少商、胃肠点、中魁这四个穴位,每天揉300次即可缓解。

判断题 小儿厌食小孩厌食的时候,只要在他手上的二间、脾、小肠这三个点上每天各揉300次,用不了一周就能好。对于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用王不留子贴在耳朵上的小肠、胃、脾、胰胆这四个穴上,每个穴位按压不能少于3分钟。

判断题 小儿急救5.推七节骨,从下往上,每天300次,两餐间进行,揉长强300次、揉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

判断题 揉涌泉: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中央凹陷处。揉涌泉能治吐泻,一般认为向左揉止吐,向右揉止泻;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要用于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常与揉二马、运内劳宫合用,若配合退六腑、清天河水可加强退实热之功效。

判断题 拿委中,屈膝,胭窝横纹中点,两筋凹陷处。主治惊风、下肢痿软、腰部功能受限。

判断题 拿百虫,髌骨内上缘2.5寸处。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软。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常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合用;用于惊风、抽搐,手法刺激宜重。

判断题 肺炎如果是热症就清肺金:症状怕冷,流清水鼻涕,咳嗽;

判断题 揉板门:板门在手掌大鱼际中部。用拇指或中指端旋推为揉板门或运板门,平补平泻,偏温性;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及嗳气。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运化不良、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判断题 揉肺俞穴和风门穴:主治腹泻、脱肛、痢疾、便秘。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身热腹痛、痢下赤白、便秘与食积等。

判断题 拿后承山:小腿绷紧时,小腿后面有一大块肌肉,肌肉下面凹陷处就是后承山。主治腿痛转筋、下肢痿软、腹痛、腹泻、便秘。常与拿委中配合,治疗惊风抽搐、腿痛转筋、下肢接软;此穴上推可止腹泻,下推可通大便。

判断题 掐揉解溪:解溪,即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之间凹陷处。主治吐泻、惊风、踝关节屈伸不利。

判断题 掐揉前承山:前承山,即膝下8寸,胫骨外旁与后承山相对处。用拇指或中指掐5遍,揉30遍,用于惊风、下肢抽搐。常与拿委中、拿百虫、掐解溪合用,治疗角弓反张、下肢抽搐。

判断题 捏脊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活动受限,可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判断题 掐五指节主要用于惊惕不安、惊风等,多与清肝经、掐老龙合用;揉五指节主要用于胸闷、痰喘、咳嗽等,多与运内八卦、推揉腔中合用。

单项选择题 四缝主治疳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本穴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掐之能退热除烦,散淤结。多与补脾经、揉中脘合用。也可点刺本穴出血以治疗疳积。

单项选择题 七个脑穴即()、前头点额、头顶点皮质下、偏头点太阳、后头点枕、脑点、脑干。每天一至两次,每次压或揉穴3~5分钟。明目增智,主治一切脑部疾病。

单项选择题 外感咳嗽配伍手法:掐合谷、()拿风池、退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