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一:2019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民法典物权编、人格权编进行了二审。为了使这两方面权利保护更完善,4月26日至5月25日,两编草案的二次审议稿分别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其间,物权编草案二次审议稿共收到1132人提出的2286条意见,人格权编草案二次审议稿收到20031人提出的31936条意见。 材料二:这是一起定作合同纠纷案件,原告与被告于2017年11月29日签订订购广告牌合同,原告按合同约定供货,被告却推诿不给其定作款,故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法官受理案件后,多次指导当事人取证,依法认定证据,保护原告合法权益,判处被告履行给付义务,十日内给付原告定作广告牌货款31000元,对超出部分的诉讼请求,证据不足,不予支持。原告对法官公平公正的司法作风赞叹不已:“法官耐心细致的办案态度让我们老百姓打官司心里更有底了!” 材料三:上海市市人大常委会于2月7日审议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了个人有隐瞒病史、重点地区旅行史等行为,除依法严格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将其失信信息依法归集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采取惩戒措施。
材料三中《决定》为什么要由上海人大常委会来通过?
上海人大常委会是上海市的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关于上海市重大事项的决定权。所以要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
问答题 从权利的角度解释材料二中为什么案件当事人“心里更有底”?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加强法治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是什么?
问答题 请你从过程和目的两个方面指出民法典草案的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怎样的立法理念?
问答题 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根据材料,说说厉行法治对公民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