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京美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著名包装食品公司,销售京美牌系列的食品,从饼干、方便面到软饮料甚至调味品等等。它在同行中颇有名气,是行业的重点大型企业。京美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国营京美食品厂,一家历史悠久的食品大厂。实际上,在两年前,京美食品厂才改组为京美食品有限公司,而京美公司的名气也主要来自这家产品风靡全国的大厂的声誉。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顺理成章,京美食品有限公司的几乎所有骨干人员全部来自京美食品厂,包括了所有的中层经理。上任京美公司的总经理吴志鸣就在卸任前感叹道:“老厂的阴影一直伴随着这家新公司。我们习惯性地用经营京美食品厂的思维来经营京美有限公司。如果一个新产品看起来能带来公司销量的增长,我们就马上引进,但我们很少考虑到这个产品是不是能带来利润„„我们总是认为丰厚的利润来自巨大的销售量,这种看法根深蒂固。”现任产品经理赵峰就是这么想的,他已经在京美干了超过三十年:“如果一个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要,它就有销量,对不对?所以顾客需要什么样的食品,我们就应该生产什么样的食品,不管它是饼干、方便面还是汽水。”但是他同时也承认产品扩张也有经济上的考虑——京美下属的三十几个食品厂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如果增加新产品,往往能够利用闲置的生产力,而且随着销量的增大,成本也就随之降低了。京美的销售原则很明确,那些要求经销京美品牌的商店必须同时经销京美全部系列的产品——它们有将近70种,而且经常不断扩大——这使得只有大型的商场和超市才能做到,实际上,京美几乎90%的销售都是通过这些大商场或超市实现的,而小规模的商店就无能为力。对此,赵峰不以为然:“我们知道只有大商场才有足够的地方储存和提供京美全系列的产品,但是这使得京美的品牌形象更加优秀,充满实力——我们的牌子从来不会和一些乱七八糟和伪劣产品混在一起。而且,大商场意味着什么?销量?!顾客会觉得我们尽心为它们提供各种选择,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销量。”很多规模不够大的社区商店经常抱怨京美的这种政策,但是它们的意见一直被忽视,因为一家小商店对于京美的销售量来说,影响实在微乎其微。 1999年,由于相比其他发展迅速利润丰厚的竞争者,京美的利润销量比实在太小(销量5亿元,而毛利只有50万),公司被迫改组。为了避免京美厂根深蒂固的影响,总经理杜薇是外聘的。卸任老总吴志鸣谈到失败时归咎于销售部门的不得力,主管销售的副总孙正回应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我觉得老厂在二十年前扩张时就有错误——它是增加产品数量的横向扩张,别人可都是纵向扩张,控制原材料和成品包装,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成本同时控制质量,所以别人的产品价格低却质量好,还有利润。”最近,孙正又建议公司生产速冻食品,这种系列的食品利润远高于现在公司经营的,但是杜薇仍然犹豫不决,因为她知道速冻食品的销量不会很大,而且需要很精确的时间管理,她拿不准预期的利润会不会实现。

站在公司管理者的高度,哪些可能是低利润的原因?

【参考答案】

低利润的原因:
1)公司组决策层总是认为丰厚的利润来自巨大的销售量,不考虑利润,盲目引入能增加公司销量的新产品......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