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朐县的一家白酒企业。1996年和1997年,秦池分别以6666万元和3.2亿元蝉联央视广告“标王”。然而,这两个“标王”带给秦池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步步为营,“标王”助秦池平步青云
80年代至90年代初,秦池酒厂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1993年,姬长孔临危受命,担任经营厂长。在经营者的带领下,秦池一方面抓成品酒质量,一方面策划“把秦池卖到东北去”。通过一系列的策划推广,秦池酒首先在沈阳热销,迅速走出困境。从此之后,“秦池”相继打开吉林、哈尔滨市场,继而又挺进西安,挥师长沙、武汉、石家庄,大举入川……
这时,秦池的目标剑指全国市场。然而,如何才能够迅速扩大市场确保销路呢?竞选央视广告标王——通过投入大量广告宣传转变为现实的巨大市场需求!一个看似“狂妄”的惊天之举在孔长姬的脑海形成。1995年11月8日,秦池果然以6666万元成功竞得96年央视广告“标王”。“标王”的称号带来了“品牌、形象、市场、价格、利润”等竞争优势,让“秦池”如虎添翼。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商家纷纷慕“名”而来,秦池迅速形成宏大的全国市场格局。1996年,秦池销售额从之前3.2亿元猛增至9.5亿元,取得全面胜利。
豪赌广告,“标王”令秦池江河日下
经历了1996年的成功之后,1997年的秦池实际上面临着“外患内忧”。患的是,许多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涌起,纷纷效仿秦池。忧的是,秦池的产能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孰料,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秦池”又以3.2亿元天价卫冕1997年央视“标王”。这一决策的结果直接激化了秦池酒厂的内在矛盾:第一,即便“秦池”此前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不足以承受3.2亿元的巨额广告支出;第二,要从利润中获3.2亿元以弥补广告支出,秦池必须完成产销量6.5万吨以上、15亿元的销售额,而这远远超出了秦池酒厂的产能和市场对秦池酒的需求量。第三,为了解决产能不足的燃眉之急,秦池只有收购其他企业的白酒进行勾兑。可以看出,无论哪一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秦池酒厂的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灭亡。
不久后,媒体披露了秦池的实际产能和勾兑川酒的事实,秦池的市场形势全面恶化。当年的销售收入由上一年的9.5亿下降到6.5亿,锐减3亿元。
1998年3月,秦池主要经营者姬长孔黯然离职,辉煌一时的“秦池模式”转瞬即逝。

秦池的失败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应该奉行市场营销观念。进一步阐述这一观念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