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考题

填空题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其建立者是禹的儿子启,共传十七君,其最后一个君主是()。()已将全国领土分为九州,在每个州设立地方官,称为()。此时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填空题 ()主要活动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是该集团的历史表现,()是该集团的代表。

填空题 ()的活动区域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及安徽中部一带,即()、山东龙山文化的分布区,()属于这个集团。

填空题 华夏集团由()和()两大部落组成,起于陕甘地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即()和()的分布区。炎黄二帝和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禹都属于这个集团。

填空题 中国人的远祖,大体可分为西北的()、东方的()和南方的()。

填空题 历史上的“三王”指()、()、()。

填空题 历代王朝所崇祀的三皇五帝是:三皇为()、()、();五帝是()、()、()、()、()。

填空题 仰韶文化是(),以陕西西安市的()最为著名,出土的陶器多为(),又被称为()。而()的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龙山文化又被称为()。

填空题 广东的()、()的大荔人、湖北的长阳人、()的丁村人、内蒙古的()、广西的柳江人、北京的()和四川的(),距今约二十万到一万年左右,都属于()。这是由原始人群进入初期氏族公社的阶段。

填空题 1965年5月在()发现(),距今170万年,是在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接下来,有1963至1964年间在陕西发现的(),生活在大约八十万年以前。1927年首次在()发现的北京猿人,距今也有六十万年左右。()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名词解释 三十六郡

名词解释 九州

填空题 辛亥革命后,大体上实行()三级制。北洋军阀时,除清代原有23个省外,又设了()、()、()、()等四个特别区,另外还辖有()、()和()三个地方。1932年后,国民党陆续在省下设立若干专区,由行政督察专员领导,其机构称为(),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管理若干县。

填空题 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元代初年,以()为中央政府,直辖京师附近地区,如山西、河北等地,然后将其他地区分为十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简称“()”。行省之下,设置()。明朝改称“行中书省”为“()”,并将元代的军政合一改为只管民政。明代直辖北京和(),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三布政使司。

填空题 唐宋到辽金主要实行“()”。唐代设有()和()。唐贞观时将全国分为关内、陇右、河东、河北、河南、山南、剑南、淮南、江南、岭南十道,开元二十一年由十道增为十五道,形成()三级制,并确立了()。北宋改“道”为“路”,一个路常常分属几个机构管辖,既有监察的性质,又有行政的功能。路以下为()。“军”是有军队戍守的政区,“监”是管理矿产、畜牧的政区。军监有的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有的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

填空题 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汉袭秦制,但郡国并存。()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将全国的郡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端,十三州即()。这十三刺史部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隋朝建立后,逐步改成()。

填空题 明代除设置13布政使司管辖(),还设立()来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填空题 我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最东端位于()与()的交汇口,向西一直伸入亚洲大陆的腹地,东西时差达()多小时;最南端位于南海中的(),最北止于东北()的黑龙江江心,南北纵长5500公里。

填空题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省北部的()。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是(),海拔4588米。

填空题 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新旧时代的文化遗址仅次于(),且主要集中在()、()和()。长江下游以()为中心,长江中游则以()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