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北魏迁都后,洛阳的御道两边有接待外族使节的四夷馆,路的东边有四馆,名为金陵、燕然、扶桑、崦嵫,路的西边有四里,名为归正、归德、慕化、慕义。北魏史官撰史时凡涉西晋,皆书庙号,凡书东晋,皆称“僭晋”。这可用于说明,北魏()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延续了华夏正统思想观念
C.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D.经济文化发展领先于南方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东吴诸葛恪镇压山越人(活跃在今常州,镇江一带)时,“荡涤山薮,献戎千万”,而以之为“甲士”者仅“四万”人,其余则成了郡县领民,即秦汉时的编户齐民,其中绝大部分属于自耕小农。这一做法()
A.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B.说明南方社会发展落后
C.阻碍了江南经济发展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
单项选择题
东晋时期,许多世家大族会在家门的两侧,分别竖立名为“阀”和“阅”的柱子,专门用来悬挂朝廷授予的表彰,这在当时形成了一股风气。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平民重视家族荣誉
B.门阀士族政治影响力较大
C.建筑技术蓬勃发展
D.形成继承传统的统治理念 -
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鲜卑汉化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民族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统一,但也导致了北魏的分裂。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不符合历史潮流
B.作用具有双重性
C.加剧了南北对峙
D.激化民族间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