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知题库网 求知题库官网
logo
全部科目 > 大学试题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

单项选择题

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B.月只“半轮”,月亮刚刚露出半边脸,使人不禁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C.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看似是月亮在随江水流去,这是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D.“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诗歌《峨眉山月歌》赏析,不正确的是()

    A.诗中连用四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峨眉山、平羌江、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四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B.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D.本诗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 单项选择题
    《峨眉山月歌》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轮秋,写出月色朦胧,光线晦暗。
    B.入”和“流”两个动词既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也暗点秋夜行船。
    C.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D.四句入地名者五,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有实用的,也有虚用。

  • 单项选择题
    诗歌《春夜洛城闻笛》表现手法生动,结合诗歌分析,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B.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同时也侧面说明了洛阳城很小。
    C.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却又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D.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借景生情,由物及人,情景交融,可谓绝句。

微信小程序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