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知题库网 求知题库官网
logo
全部科目 > 司法考试 > 司法卷一 > 法制史 > 中国法制史 > 第三节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制

单项选择题

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
    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多项选择题
    清末立法的特点有()。

    A.既要考虑维护封建统治,又要考虑保护帝国主义利益
    B.既抄袭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原则和条文,又继续维护以纳常名教为思想基础的封建法典
    C.资本主义色彩的内容和封建主义色彩的内容合二为一
    D.表现了新旧两种法律思想的斗争和妥协

  • 多项选择题
    关于清末变法修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原则
    B.在立法内容上,清末修律一方面坚行君主****体制和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一方面标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
    C.在编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D.在法系承袭上,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单项选择题
    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
    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微信小程序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