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诸佛典均系弟子集结记述而成,然则第二、第三次集结时间去佛灭后远甚,则集者并未亲闻世尊说法,何能有所记述?
【参考答案】
古人之学,皆有师承,弟子有再传三传,日有考据私淑,古书所传,大抵如是。试以我国经书喻之,不难推想,周公思兼三王,孔子祖述......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友问:‘地球上之生物数目与时俱增,以人而论,如我国人口前称四亿七千五百万,今则号曰六亿之谱,岂四亿余之神识能增为六亿乎?若言他方来;他方迢迢远隔或竟连南瞻部洲之名亦未尝闻之,何能受牵而来哉,纵他方三宝昌隆众生得知娑婆之苦,其心当不向往,即轮回六道,亦应在其附近复为熟悉之环境,何不惮烦,若是远来娑婆世界哉?综言之,所谓神识既可由四亿增至六亿,便非无始以来染污之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性,故知识性之说实为虚妄。’余答:神识轮回幽隐难知,如大海之波,时多时少,多时水何曾增,少时水何曾减,真际如水不减不增,俗事如波,万千变化,细思,此理当可明了友言,汝以抽象之理夺具体之事,诚难使人悦服,理果真理必不碍事,请就人数增加之事说明其增加之理可乎,余默然无以应为之奈何? -
问答题
人以思想造万物,然人之思想是自有吗?换句话说人的佛性是否为自有的?还是被造的?抑是由别的方法有的? -
问答题
老师说:‘研究佛学须先加强信而后能解,假如想先解而后信则永远没有“信”的时候了,盖因“解”的功夫须开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句话固不错,但学生以为:在未解一种学问之前,即已先强信之,则无法以客观态度来研究它,易陷于‘服从权威’之地。所以,对于佛学应先以客观态度求了解,而后再‘信’,否则信终归无意义。以上望老师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