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
走出自我,感恩他人
①每个星期六下午放了学,坐车,回家。
②看到为我开门的爸爸或者妈妈满脸洋溢的喜悦和兴奋,我总感到无尽的幸福。可我除了清脆的笑声,似乎再没有别的来揭示我的心情。
③不尽如此,每当我匆匆忙忙放下书包,便立马什么都不顾地跑去检查家里的零食。看到抽屉里满当当的五花八门的包装袋,就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看到零食不多,又不是我钟爱的,就垮下脸,怨气十足,甚至怒火中烧。
④由于我全神贯注于检查零食,所以从未注意过此时爸爸妈妈的神情。或许在因他们有事耽搁,没工夫为我买时,他们是愧疚不安的;或许在因他们怕我吃多了伤胃,怕我只想着吃零食而不好好吃饭,只买了几样好消化却不大和我口味的零食时,他们又是严肃坚定的。这些我却从来都忽略了。
⑤慢慢的,我看清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自己。我渐渐认识到无知和狭隘,认识到我该学会懂事了。
⑥后来,回家前我时常买点妈妈爱吃的野山粟,装在书包里。到家后悄悄拿出来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便乐不可支,欢畅地笑出声来。然后,我跑到厨房,洗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用刀切成两半。对爸爸说:“我吃不完这么大的苹果。”顺手把其中一半递给他,便狡猾地跑开了。即使没看到爸爸的表情,我也知道,他微笑着,心里乐开了花。
⑦无论家里有多少零食,也无论我爱不爱吃,我都会很开心。零食所能满足的,充其量只是食欲,可爸爸妈妈给我的,不仅是生命,更是一切情感中最高尚的爱。
⑧当我发现,我有力量用自己单薄的双手带给别人真诚的欢乐,不再只是索取,还能够很好的给予时,我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
⑨走出自我,感恩他人,这是我在我的人生里,跨出的伟大的一步。
请给这篇作文写一段评语,肯定其优点,并指出存在的不足。
紧扣主题,结构严谨。这篇文章是以“感恩”为出发点,作者选取了与父母生活的日常细节的角度,运用生动......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请从第③⑥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⑤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 -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综合性学习《我是谁》的教学设计,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活动目标: [A]:(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内容。 活动流程: (1)[B]播放《我是谁》片段,失去记忆的“成龙”不知道自己是谁,痛苦地在大山里呼喊。人活羞,不知道自己是谁是很痛苦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超越自我。你清楚自己是谁吗?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吗? (2)分小组进行讨论,自我介绍,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自我介绍。 (3)[C]宣布评分规则:表述过程中要流畅、清晰,不能出现断续、停顿过长等情况。表述要富有个性,充分展现自我风采。可选用图片、照片、影像资料、个人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 (4)[D]裁判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挑出最佳的那位。 下面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教学目标清晰明确,能够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
B.通过影视作品的导入,别具一格,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C.通过评分规则,能够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使整个综合性活动规范、有序
D.综合性学习重在参与,不存在最佳之说,所以最后打分环节比较多余 -
单项选择题
以下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散步》一课的总结环节设计片段(节选),阅读并回答问题。 回归生活: 这篇文章之所以会打动我们,肯定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内心有关,现在让我们回归生活,回归内心,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被它打动。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被亲情感动过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三代人一同散步的场面多吗? 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要珍惜亲情,热爱生命,追求和谐。也学习了自学的方法:首先整体感知,用心朗读,捕捉感受,明确研读的方向,然后抓细节、品味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课文然后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以后大家可以常常利用这样的方法。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享受阅读的乐趣。 下面有关这则总结,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回归生活环节的设计很有道理,学生阅读表现“亲情”和“生命”意识的文章,定会触动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回归生活”十分必然、自然、天然
B.回归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很有意义,可把学生的意念和情感提高一步,对于树立人生中的美好情感、为人道德和责任意识,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C.两个关于“回归生活”的启发性问题,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是毫无意义的提问
D.从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作总结,符合本节课教学的实际;但由于前面“回归生活”的设计欠缺深度,总结的内容缺乏应有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