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1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2
费尔巴哈说:“自然并不让自己藏起来,它反而是尽力地自荐于人,或者可以说老着脸皮去迁就于人的。恰象空气通过我们的口、鼻以及一切毛孔,挤到我们身体内来一般。”
材料3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地程度上发展起来。”
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原理,回答:
材料2与材料3在认识论上有何种区别?
【参考答案】
材料2的观点属于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其特点是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材料1坚持的是何种认识路线? -
问答题
结合材料,比较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的区别。 -
问答题
试评析两组材料中反映的知行观。
